陈维信笔下的英雄河山

2014-11-26 09:12: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夏莉娟
分享到:

如果你看惯了传统山水画的清澹疏朗、墨色浓淡,再来看上世纪齐鲁画坛陈维信笔下浓墨重彩的红艳河山,就会感到它的体气高妙,非有画家胸中的火样激情无以置之。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五:陈维信笔下的英雄河山

陈维信

陈维信笔下的火样河山

陈维信笔下的壮丽山河

  如果你看惯了传统山水画的清澹疏朗、墨色浓淡,再来看上世纪齐鲁画坛陈维信笔下浓墨重彩的红艳河山,就会感到它的体气高妙,非有画家胸中的火样激情无以置之。

  在近代齐鲁画坛的百花园中,陈维信就是那株迎着新中国春风欣然挺立的木棉。

  木棉花亦称英雄花,气质刚强豪迈,就算是花期已尽从树上坠落下来,仍旧在空中保持原状,一路旋转而下。即使树下已是满地落英,花朵依然不退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当陈维信的画轻轻旋入观画者的心中,想必,也当是此般的豪情万重……

  陈维信虽然是上个世纪济南的“关黑弥陈”四大家之一,却没有其他三个画家的良好家世。他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劳店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中虽没有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却依然困窘。不过他的父母十分开明,即使家中再困难,孩子的学习是不能轻易荒废的。想走出农村,就要从教育开始。

  陈维信从小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在读高小时,他的绘画天资很快就崭露头角。高小毕业后,他考入了济南第一中学。只是不久后,家中已经实在无力担负起他的学费了,他不得不辍学,回乡务农,就这样有些失意地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几年后,他感到这样在家乡做事,并不能给家境带来多少转变,于是萌发了上北平谋生的想法。

  初到北平,他的生活过得很辛苦,只能在朋友的帮助下做勤杂工勉强度日。然而命运总是处处有转机。一次,他在做活的时候,跟一个人随意聊着天,渐渐就聊到了绘画上。这个人很惊奇地发现,这个普通的小伙子对于绘画居然这么有见解,想必日后定会有所成就。于是,他开始经常跟陈维信往来。在这位朋友的鼓励和影响下,陈维信学习绘画的热情高涨起来,在打工之余,潜心研习绘画。

  1938年,23岁的陈维信考上了北平故宫国画研究所。

  在北平国画研究所,陈维信终于得以接触到十分系统的绘画理论知识,并且有机会观摩并临摹故宫珍藏的历代名画。尤其对清代“四王”及石涛等人作品的理解、领悟和消化,使他的国画水平得到大幅的提升。

  同年,他又考上了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院前身),先是接触的西洋绘画,后转向国画系。此时,他家中无力支付他在艺专的学费和在北平的开销,所有的花费都是他自己靠勤工俭学来支付。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到报馆提报、送报,晚上就睡在裱画的案板上。虽然如此,他的学习一直都很认真。别人若了解他的生活,都会生出一些怜悯之情,但在陈维信自己看来,自己这么年轻,吃点苦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万分珍惜在北平学画的机会,常有时间就去其他著名画家的课堂上旁听。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并在周怀民、萧谦中、于非音、黄宾虹先生的指导下,专攻中国山水,绘画水平日益精进。

  在艺专学习期间,他就成功地举办过个人画展,作品均被外国人买走。

  1942年,他从北平国立艺专毕业后,他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烟台、威海、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济南解放后,他在济南市第二中学、济南市文联、群众艺术馆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工作。

  在教学上,他对求教者热情扶持,真诚相待,将自己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是严师诤友。学生陈玉圃被一美院研究生班录取;因其生活贫困,犹豫不决,他热情鼓励并拿出平时节余资助,使其得以入学深造。多年来,他悉心提携、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其中山东美术馆刘宝纯、广西美院教授陈玉圃已知名中外,张宝珠、王本诚等人已成绩斐然。

  在长期担任美术教员期间,他孜孜不倦地拓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面向生活刻意求新,师古人之规矩而开创自己的风格。

  1958年,他两次到黄山写生,同年与张彦青、刘鲁生等四人举办了“黄山画展”。1964年创作的《湖上收购站》和与刘鲁生合创的《曙光初照演兵场》,参加了全国美展。他以山水创作为主,亦擅花鸟,青年时期的作品清隽秀润,后期作品则讲求气势,以笔重显其力,以墨浓显其厚,给人以淋漓酣畅之感。他的大幅山水更是气势宏伟,表现了祖国河山之秀美,给人以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

  他的巨幅作品《重如泰山》即其力作之一,曾参加中日联展。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泰山旭日》和《泰岱松云》,可谓是天工开物般的雄浑壮美,于挥洒中见精神,厚重中见秀丽,画中的深情至景,皆是凝聚了画家的百般心血与造化。

  陈维信除了在绘画的技法上悉心研究之外,他的创新意识同样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或许是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在他的许多国画作品中,颜色往往是重彩涂抹,藏蓝、海棠红、赫赤、鸭卵青、蟹壳青、鱼肚白、丁香色、藕荷色……他都可以运用得出神入化、焕然多姿。那山仿若火烧,热烈酣畅;那水恍若沸汤,奔腾欲出;那林宛然盛装,披红挂绿……使人见之则顿感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当然,在他的其他一些画作中,我们依然能看到素雅清澹的墨色氤氲。那是英雄身后的儿女情长,是木棉花开背后的苍叶沃土,是前台重彩山水内心底色的深厚辽远,亦是陈维信对绘画艺术热情执着之外,对于人生终归于平澹素净的哲理性留白。

  在“文革”那段非人的境遇里,其他的画家一度消沉,陈维信的画亦被称为“黑画”,不能随便给人作画或是收学生。但他依然像没事一样,只要是来向他请教学习的,他从来都不拒绝。那时他住在西门桥外江家池东侧的深巷老宅里,家中每天依然是人来人往。

  有一回兴致来了,陈维信就跟画家朋友王天池在济南市文物店里一起画画,王天池画兰竹,陈维信画石头。此事一时间传为趣谈。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一:王寂子——老济南的“五柳先生”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二:齐白石的得意弟子王天池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三:启功说,你们那个魏启后比我写得好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四:于希宁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六:弭菊田的时代笔墨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七:“人清石冷,淡泊一生”黑伯龙

老济南艺坛风雅录八:“当代吴道子”王凤年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莉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