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民:品读中国画——“以形写神 力透纸背”

2014-04-18 15:02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大众文艺讲堂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省图书馆、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大型系列公益讲座。4月1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做客大众文艺讲堂,与大家一起“品读中国画”。

  大众文艺讲堂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省图书馆、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大型系列公益讲座。4月1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做客大众文艺讲堂,与大家一起“品读中国画”。

  中国画就是“以形写神”

  中国画就像中国的中医、京剧,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具民族特色、最具中国特点的一个画种。中国画和西洋绘画明显的不同就是“以形写神”。“以形写神”,就是不管画什么物体,画人物、画风景还是画花鸟,它是以大自然当中的物体来传达它的神。这个神也可以说是境界,也可以说是精神,也可以说是文化,也可以说是画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表达方式。

  西洋绘画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甚至努力地用画家的眼睛把大自然中不同的物象,有取舍地再现。像西方的一些雕塑,它是要和真人媲美,要求体现人本身的那种人体美。改革开放后我们很多人有机会到欧洲出访,可能看到欧洲城市街头到处都是石头雕塑,能感受到冷冰冰的石头雕塑里好像有血在流淌。它是从写实的角度,首先学会对大自然的认知,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当然也有艺术家的取舍,再现大自然的美。

  而我们中国画是不同的,中国的绘画也要认知大自然,对物体也要研究,但是并不是表面的研究,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研究,刚才我说了“以形写神”,这就是不同的研究。西方不是以形写神,它是认知,要对形、对物体认识,要努力地用科学的方法,如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等,用这些方法表达出来。中国的绘画是以形写神,要通过对这个物体的研究、对大自然的研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大自然为师,但是表达的是我们心中的东西。

  其实大家很简单地记住一句话就行,“以形写神”就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特点,它不是纯粹地再现自然,不像我们的照相机重新把大自然一个美的景象抓住,它是在消化。有时候我打比方,所谓中国的笔墨,就像我们妇女同志在家做面点揉面一样,这边是好的矿泉水,那边是好的面粉,这边倒水,那边倒面。往往有好多画家画不好的原因就是,水也很好,面粉也很好,但是这边倒那边倒,老是在倒,她没有揉。倒多少水,倒多少面,这一点就是估计了。尽管我不会蒸,但是我喜欢看蒸馒头的同志做这个工作,就看你对水和面的估量,差不多就开始揉了,关键是这个“揉”,把面揉到一定的程度,蒸出来的馒头就好吃,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力透纸背”

  是中国画的独有

  中国的毛笔有笔尖、笔肚、笔根,同样是这支毛笔,不同的画家拿着就不一样。小孩拿着这个毛笔很可能就是拖过来拖过去,有经验的书画家就会用好那个毛笔尖,那个撇,那个捺,这么一按再一提,这就是中国绘画工具特点的体现。西洋绘画工具大家都用刷子,挖起油彩来,只要你懂得造型,你知道颜色的感觉,你塑造这个形,无非是不同的笔触。有的人手狠点儿,塑造得强烈一点儿,有的女同志优雅一点儿,可能就搞得笔触稍微柔美一点儿。但是中国的绘画,毛笔笔尖、笔肚、笔根的变化是无穷的。

  刚才说到毛笔,还有宣纸。宣纸是洇的(有渗透性),除非画工笔,我们用绢和熟宣,其他的纸,包括书法家、画家用的纸都是洇的,正因为它有这个洇,才会出现不同的墨色。墨分五彩,会出现不同的墨色,浓淡干湿。正因为有这个纸的洇,才有了另外一个文化层面——“力透纸背”。西洋绘画就是画布、水彩画大板纸、水彩纸,怎么存在力透纸背呢?所以说这个力透纸背又是中国画的独有,就像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样,只有我们知道自己的特点,知道我们民族的特点,知道我们文化的特点,知道我们的方向。你想想,这个宣纸如果不洇的话,谁能提出力透纸背?力透纸背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是宣纸的特点。

  还有砚台。西洋绘画就是一个调色盘,一个调色板。砚台那是很讲究的,几大名砚大家都知道,好的砚台下墨快、下墨细,而且墨不会轻易干掉。古人是很勤奋的,他今天上午写了,下午有事没写,晚上再写的时候,那个墨还没干掉,好的砚台是这样的,所以说砚台也很讲究。但是现在好多人不用了。

  墨也很讲究。有些年龄大的同志可能知道,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可能也知道,农村有些小孩上火肿痄腮,做母亲的就会说,“你上村东头经常给大家写对联的那个老大爷家里去,让他给你抹上点儿墨就行。”抹上点墨就好了,因为这个墨里面有冰片麝香。现在文房四宝只剩两宝了,只有毛笔和宣纸了。有个别的画家更有意思,连毛笔都不用了,直接用手指头画,只剩一宝,光有宣纸了。

  中国画家

  要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欣赏中国画,需要有独立的审美修养,这往往和人的修行有关。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往往与人的修行、做人的标准有关,与那种不张扬、不温不火、追求文人气息、追求书卷气等结合起来。过去讲人品、画品。一个好的画家不必考虑名和利,首先是真爱中国画,不管干什么工作,也许与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很爱中国的书法、中国的绘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是第一个口。

  第二,多读书,有修养,而且适当地体现一下自己的才气、个性。这是第二个口。

  第三就是勤奋、真干,刚才我讲到揉面,你光倒水、倒面,不行的,要揉,这个揉就是勤奋。勤奋又是一个口。

  这三个口加起来,就是一个品字,就体现出中国书画的这个品。你有了这个人品,有了这个画品,有了你的勤奋,即便你不是一个专业的画家,但照样会有你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

  实例齐白石,他是木匠出身,是农民出身,他对画的爱、对书法的爱、对中国文化的爱,再加上他的悟性、他的勤奋读书,他这个品具备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当然,近现代书画方面的学院派在我们中国兴起以后,也有相当一部分有志之士,像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这些中西结合的画家,把西方的一些教育方式、造型的方式、科学研究的方式带入我们中国,使我们中国的教育,包括我们中国的绘画,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但是我认为我们中国的画家还得要好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一直在高校里讲,我们不光有继承、发展的义务,还有守护的义务。我们也要呼吁,把我们过去的精髓的东西再找回来,真正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艺术审美素养。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