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涤机锋得天巧丨书法家李建军

2019-05-15 00:35:00来源:作者:

    作为中国书法的母体,篆书的历史可谓悠久。唐人韩愈曾作诗《石鼓歌》,其中有云:“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让诗人大发感慨的石鼓文,系中国最早的石刻,字体为“大篆”。韩愈偶然看到石鼓篆文时,感叹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柯交错。苍劲钩连象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象织梭化龙九鼎沦没。刻写在石鼓上的一段古老文字,竟然引起诗人如此美妙的想象,这足以说明,篆书绝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书写文字,而是一种大巧若拙、妙不可言的艺术瑰宝。 

苏轼句

  在当代书家中,有志于传承篆书衣钵者众,而能树立生机盎然的艺术风貌者寡。这是因为篆书的流传离今天已经太久远,非涤虑静心者难以追摹篆书之体貌,更遑论穷究篆书之奥义?而在其中,李建军先生无疑是引人瞩目的一位书家。阅读他的篆书作品,在清晰的传统脉络中,你可以看到他数十年磨练和探索的印记。他的作品出自正脉,稳健平实,绝无乖张狂狷之流弊。他重视用笔,笔锋直下,婉转有序,古质中含、朴拙率真;其线条深厚凝重、质朴圆浑;他的字形结体,循规而不蹈矩,疏密相间、顺意天成。在他无为而无不为的笔墨中,呈现一种谨严朴厚、稳中见逸的书写之美。 

厚德载物

  在《李建军书写中国传统名诗词百首》中,这种书写之美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比如屈原的《离骚》,煌煌2490字,其中不乏结构复杂、冷僻少用的字体,书写中稍有迟滞停顿,就会出现气势的阻断,滑入美术字的范畴。建军先生在书写前明显做足了“功课”,线条起止藏锋无迹,转折圆转而无角节,结体修长匀称舒和,体现出书家扎实的古文功底和清雅流美的艺术风格,渐臻“复归于朴”的造化之境。 

静水流深

  李建军先生在进行篆书创作时,善于从大局谋划,对整幅作品的气势和章法胸有成竹。在其书写的苏轼《水调歌头》中,他强调篆书的写意性,并不拘泥于一笔一划的准确摹写,而是笔随意到,字结神完,随着沉稳、含蓄、率真的线条不断地丰富,作品的朴厚敦实中隐含着抑扬有致。特别是收尾时的飞白似断还连,妙趣无限。通观整幅作品,实象空灵,古拙灵动,透出浓郁的书卷气和文人气。

  节选自《李建军篆书中国传统名诗词百首》序支英琦
    2019年5月18日(本周六)上午十点半,将在临沂市美术馆举行书写经典——李建军书法作品展开幕式,届时欢迎各位亲友莅临参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子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