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梁万里先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14-07-07 16:17:00来源: 作者:夏晓然
分享到:

梁楷书画名门一支蔚然深秀绵延数百年,后代中不乏才学卓然之士,梁万里即为现代梁氏家族中最执着于书法艺术者。他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更是中国梁楷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传承并弘扬先人衣钵,他以一颗诚挚之心执着于所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梧桐暮雨/一行归雁东平湖/笙歌客橹/十里晚荷炊烟处……风骤雨疏/云破月来叶酣舞/晨钟暮鼓/旧时陋屋读四书……”秋日的东平湖最美,这首《东平湖秋思赋》的歌词淡雅沉郁而悠然苍凉,让人感受到东平湖一带深邃博雅的历史渊源。诚然,《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的水域在这里,南宋大书画家梁楷、父子状元的祖籍也在这里。

梁楷书画名门一支蔚然深秀绵延数百年,后代中不乏才学卓然之士,梁万里即为现代梁氏家族中最执着于书法艺术者。他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更是中国梁楷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传承并弘扬先人衣钵,他以一颗诚挚之心执着于所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君子怀玉  玉汝于成

梁万里于六十年代初出生于东平湖畔,所以天性里即带着水的灵动与颍秀,再加之是梁楷一族之后,他的卓越天资很早就显山露水了,即使是在那样一个并不浪漫风雅的年代。

他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一直都是班长,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前三名,且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做事认真,字写得漂亮,非常讨人喜欢。“文革”年代,图书馆是封闭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属于禁书,更别提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国学书籍了,这不得不说是很大的缺憾!

高中时,因为他字写得好,班上的板报由他负责,每两个月一周的学工学农时间,老师安排他在教务处刻蜡纸印讲义。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本憧憬着上大学,但那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高中毕业时,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带着大红花,挎上知青包,怀着“扎根农村一辈子,誓叫农村换新颜”的豪情壮志,下乡来到农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知青生活,虽然他的年龄最小,但成为三十人的知青组组长。寒冬酷暑,春种秋收,跟农民朝夕相处,摸爬滚打,体味着农民的艰辛,山东农民的真诚淳朴、踏实厚重的秉性成为他生命的底色,研艺修为,都是如此。

知青返城参加工作到人民公社,后调到县委办公室一直当公务员即勤务员,一年四季,每天早上鸡鸣而起,春夏秋天扫院子清理卫生,冬天生炉子烧水,白天分发报纸文件、守电话发通知等等,一个人要做原来两个人的工作,可谓辛苦。但无论再累再困,每天晚上忙完工作,一定会留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电大课程,临池学书,常常要到深夜,从汉隶、唐楷入手,他人生中笔走龙蛇的书法篇章就此徐徐展开……                   

经过不懈努力,他考进工商局进而考取泰安师专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徜徉于古典文学间,这为他日后精进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功底。书法和写作相得益彰,梁万里对中国传统文学钟爱有加,对王勃的《滕王阁序》尤为欣赏。毕业时用骈体文完成了他的毕业论文,年近六十的老师看过后十分震撼,自谓教汉语言文学三十余年,头一次见毕业论文从形式到内容都如此文采斐然。

许多年以后,梁万里还是觉得在泰安工作四年的时光最难忘。

他在工作之余开始了硬笔书法的临习创作。冬天没有暖气,在透风撒气的厨房里点上炉子,腿上盖上被子,坚持临习;夏天没有空调,他以清凉之心在高温中创作,乐此不疲。沉醉在书法的点折勾捺间,他感觉自己笔下的字仿佛有生命,有着优雅流转的形体和丰富的意蕴,能与自己心意相通……在他的房间里,四面墙上都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恰如彼时的梁万里,是一个迷恋书法的俊朗书生,多情而执着,废寝忘食、乐以忘忧。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刻苦研习,他的硬笔书法逐步得到专家的认可,屡屡获奖,曾获得过“泰山杯”全国书法大赛的硬笔书法一等奖,“保险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入展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大展、硬笔临写传统笔帖大展,与人合著《钢笔字训练》,担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硬笔习字会理事、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参与了全国硬笔书协组织组建中国硬笔书协会整合组建工作。

 

                           左宜右有 学艺必精

刚过而立之年,因工作调动来到省城济南。或许因为先祖梁楷是书画名家,梁万里骨子里即流淌着对线条和光影的敏感,也天生有一种善于发现和感悟美好的心境,所以他在临习书法的同时,又迷上了光影艺术,成为摄影“发烧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去拍摄升国旗活动,他想把升国旗场面拍下来,由于不是广角镜头,总是拍不出理想画面,非常纠结,看到一同拍照的一位先生儒雅可近,便上前求教,这位先生很热心地跟他讲解怎样才能将大场面拍出特别的效果,两人志趣相投,交谈甚欢。当得知梁万里想用摄影的方式将古代诗词的意境拍出来时,这位先生连声称赞,他说:“你的想法很好,立意非常高,摄影的最高境界就是命题摄影,但你必须走出去,走名山大川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充分的时间,但你现在要离开工作去拍摄不太现实,不如就近把大明湖排好!”后来他才知道,与他交谈的这位儒雅先生原来就是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侯贺良。

从此大明湖就成为他镜头下万千韵致的模特,明湖秋月、雨打荷花、鸥鹭争飞、落日残荷,皆为经典。在济南夏天的三伏时节,他为了拍出大明湖水一天中颜色的变化,冒着酷暑,不知饥渴,在水气蒸腾间寻找最动心的刹那间……他把拍摄的大量照片分类整理,还为很多意境悠然的照片配诗,自珍自赏,其乐无穷。凭着对摄影的痴迷和对光影艺术的理解,在各项影赛活动中屡次获奖,“古州金秋杯”全国摄影大赛银奖,和《山东画报》全国摄影大赛银奖,成为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梁万里似乎天生就对艺术和美有着性灵层面的领悟力,也是因为他有一颗对生活敏感而热情的天真之心。只要喜欢,必然执着,《诗经·小雅·裳裳者华》中的那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用来形容梁万里的艺术才学正合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当他沉醉在光影艺术世界怡然自乐时,转眼进入天命之年,几位年长的挚友多次箴言相劝,希望他能把书法重新拾起来,言道:“书法才是你的”。于是他开始了人生的反思,终于在过了天命年之后,重开砚台,复归翰海。

 

                        虚怀若谷  大成在即

真正的武林高手从不会拘泥于武器的形式,滴水成珠,片叶为锋,皆可快意江湖。从毛笔书法兼工硬笔书法,又专工毛笔书法,在梁万里看来,不过是换了一种书写工具,二者实则相得益彰。

因为有之前数十年的书法积淀,所以短短三年之内,他遍临苏、黄、米,钟繇,书谱,兰亭,圣教序诸帖,皆形神兼备,得到名家高度评价与褒奖。除了平时勤加练习,他还遍访名师,虚心求教。从古帖和名家教诲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

他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书法大赛及展览,包括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生态大连全国书法作品展、“袁崇焕杯”全国书法大赛、“中山杯”全国书画大展、“古海州杯”全国书法大奖赛、“贞元杯”全国书法大奖赛、第二届“羊欣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青州书法奖”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养生文登、墨香齐鲁”杯山东省书法篆刻作品大奖赛、“郑道韶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展……获得过山东省直机关喜迎十八大书画摄影展的书法一等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首届书法摄影展书法一等奖……

在他的书法艺术理念中,汗水、恒心加悟性才能得到书法艺术的成功,三者缺一不可。“没有勤奋不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任何艺术的成功,都是辛勤的汗水浇铸出来的,临习书法的过程,特别是起步阶段往往感到枯燥,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时还要有对艺术的理解,即悟性,才能最后成功。”他的话语谦和真诚,字句皆为心语。

其书法艺术风格诚如山东省书协秘书长靳永先生所言:“梁万里先生小楷于钟繇、赵孟頫习染最深,所得也最多。他立身严谨端方,性之所近,临池之际,雅爱欧楷。在行书创作上,他受苏轼和黄庭坚影响最大,苏、黄的味道常常在他的笔下醰醰而出。他有时‘我手写我心’,与何绍基的行草书异代遥合,若有冥契。梁万里先生是书法上的古典主义者。”

在创作中,他精益求精,力求完美,颇有几分唐朝苦吟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着。梁万里对自己的书法艺术有明确的定位,有意境高旷之心,且具怡然自得之形;无俗世案牍喧嚣,而得飘逸潇洒之景。实现艺术共性基础上的艺术个性才是艺术的成功。书法是正确书写汉字的艺术,他深信功夫在字外的道理,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须有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作支撑,才能走得更远。他深知自己才疏学浅,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他现为山东大学书法与传统文化在读研究生,但他虚怀若谷,素日里悬肘全力勤加研习,觉得自己依然路漫漫其修长远。

2014759日,肖军、梁万里翰墨书法联展在济南西街工坊成功举办,当是时,翰墨飞香,卷轴盈目,论道有名士,往来皆鸿儒。“重亲翰墨三年短,聊伴砚田一世长。”即为梁万里先生对书法艺术一世深情的凝练诗章。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