琨臻文化长春:重拾柴烧记忆,传承古瓷文明

2018-12-03 10:39:00来源:雅昌新闻作者:

  柴烧技艺源于中国。

  据考古验证,在中国,柴烧技艺起于新石器时代。

  “最初人们可能在平地上堆放柴草,将坯体放在其上点火烧制,这种方法由于火力不集中达不到一定温度,致使所烧陶器质量差,成品率低。”

  后来人们便发明了陶窑。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新石器时代的陶窑主要有横穴式窑和竖穴式窑两种。

  横穴式窑较典型,它由火口、火膛、火道、窑室和窑箅组成,窑室呈圆形,底上有窑箅,箅上有许多火孔,由火膛进入的火焰,经火道和火孔到达窑室。竖穴窑的窑室在火膛之上,火膛是口小底大的袋状坑,有多股垂直的火道通向窑室。横穴式窑和竖穴式窑在陕西半坡、河南陕县庙底沟、安阳范家庄、河北邯郸涧沟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对陶瓷的研发和品评标准逐渐演进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柴烧也因此渐渐消退。

  而柴烧流传于日本后,在日本生根并兴盛。

  土柴窑火四要

  二十世纪后半叶,当代陶瓷艺术家又从先祖们创造的原始文明汲取养分,重拾柴烧古技,并将其发扬光大。

  现在的柴烧,有上釉(底釉)和不上釉(由落灰形成的自然釉)之别,仍然采用传统的裸烧(将坯体裸置于窑炉之中)法,其器的成败仍与传统柴烧一样取决于土、柴、窑、火四者的相互影响。

  土——精心调配。一般由陶者经过实验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行采集、自行调配。追求的是陶土经过火的洗礼后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

  柴——就地取材。如西藏尼西土陶所用的是牛粪、草皮和木柴,海南黎族和云南傣族所用的多是稻草、木柴、竹子、玉米梗等,盛产松木的地区就用松木,有的地区还用樟、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等。采集的木材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忌太潮湿),以利燃烧。

  窑——自行搭建。以窑炉外形来划分的话,可分为平地堆烧、坑烧、一次性泥壳窑、穴窑、升焰式圆窑、半倒焰式圆窑、阶梯窑(南方称为龙窑)、钟罩窑等等。烧制陶器一般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断向窑内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品种、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窑内器表的色泽变化。特别是火候,它是决定器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火——成败关键。柴烧烧制一般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断向窑内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品种、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窑内器表的色泽变化。特别是火候,它是决定柴烧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落灰的造化

  烧窑的过程中,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会随着火和热气流弥漫整个窑室,自由散落在坯体上,这些灰烬含有钾、钠、钙、镁、铁等微量元素,当窑温达1200℃以上时,着附在坯体上的灰烬便开始融熔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色泽温暖、层次丰富的天然落灰釉。

  

  《龙游四方尊》 李长春柴烧作品

  熔化或未熔化的灰烬,在器物表形成或平滑或粗糙的质感,产生不同的色泽。有的还会因为器物摆放的窑位不同,而形成受火面、背火面的阴阳变化和火焰迹,效果很奇特。这样的质感、色泽和火焰迹都是随机的,不重复,难预料。因此,人们称柴烧“入窑一色,出窑千变,举世无双”。

  探索中领悟

  我迷恋于柴烧,一是因为它是先祖们创造的文明,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是后辈的使命。二是因为它有似可控又不可控的玄妙。人就是这样,越是有玄机,越是不可控,就越想探索,越想深究,特别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

  研究柴烧非常有意思,明知有些现象你一辈子都无法彻底掌控,但你却会情不自禁地一生执着,不懈努力,力求能探索出解决的办法。

  我曾跟朋友笑称:“这叫痴情。”

  

  《天使的眼泪》李长春柴烧作品

  获2018中国陶瓷艺术大赛金奖

  举一例:我们都知道天候(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是影响柴烧最终效果的因素之一,爱柴烧艺术的人一直都在探索、实验、积累经验,却不可能完全掌控它对泥土、薪柴、烧窑气氛影响的定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使用的是严格的相同的工艺技术。但是,从日积月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中,将这些无法找到定律的影响慢慢变得很微小,它呈现在成品中的效果变化也慢慢变得很微妙,而成品的艺术效果的主方向、整体效果却能有所控,这就让你有盼头,总想着以后会出现更好的可以预期的效果,你也会因此而欲罢不能,不愿放弃,终身执着于此。

  循序渐进,以物入道

  柴烧的工序为采土——炼泥——拉坯——修坯——满窑——烧窑——开窑。

  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制陶者亲历亲为,如同孕育一个孩子一样。

  

  李长春在进行修坯工序

  采土就是选泥料,这是每一位制陶者必须掌握的技术,因为好器来源于好料。我采用德化当地的优质老岩泥为原料,其中富含着多种矿物质,制成器,入窑烧,在火的洗礼之后,能产生丰富多彩的色泽。

  炼泥的目的是为了去除黏土中的空气和杂质,使黏土致密,湿度均匀,以利于成形。

  我制坯不是随心所欲,也不一味跟风,更不拘泥于传统,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设计制作,有时也会依客户之请按客户的要求精神设计,且都用纯手工拉坯成型。

  

  等待烧制的陶坯

  满窑,通俗地讲就是把陶坯放置于窑中,但不是随便乱放,而要先考虑好火随气流窜入窑内的路线,要根据自己希望陶坯过火的最终效果来安排位置,因为火从作品的哪个部位窜过,直接决定着陶坯烧出来之后,器表的纹理和色泽。因此,“满窑”是一个需要花心思精心设计的工序,需要经验的积累。

  烧窑是最重要的工序,一旦开始,则需要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守候。

  首先是点火,低温烟熏,约30小时,100℃-350℃,等薪柴释放出来的碳素填满土坯的毛细孔,土坯表面呈现出碳素的黑色后,方可继续升温。升温的过度是一个排除结晶水的过程,需8-10小时,650℃-850℃。然后进行还原升温,8-10小时,1000℃-1200℃。接着高温猛火,24小时,1250℃-1280℃。至此,器表的颜色开始发生变化形成“自然落灰釉”。这些都是大致的技术数据,具体操作需根据烧窑过程中随时发生的变化随机应变。

  开窑是最后一道工序,是一个需要能克制欲望的环节,因为它需要等待窑温漫漫地降下来,一般是5天左右。这对一个希望见到孕育多时的孩子的真容的人来说,很难耐,但不能破规必须遵守。若是耐不住,作品就会出现瑕疵,甚至整窑报废。

  造化神秀与巧夺天工

  柴烧器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有几种是独特的:

  1、釉泪。天然落灰釉的釉层厚度由落灰量决定,落灰量越大釉层厚度和釉面就越大,当坯体无法挂住更多的落灰时,釉就会随着器皿流下,形成积釉、釉泪。

  2、火痕。火痕主要在氧化气.形成,一般呈红、橙、黄三色,有时也会在胎体轻薄,富有光泽的器皿上偶然出现绯红色。

  3、紫烟。木柴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坯体里面找可供燃烧的氧气,随之火痕和烟雾就会吸附到坯体当中,形成变化万化的紫烟。

  

  《 百年孤独》李长春柴烧作品

  我很在意这些独特的艺术效果,因为它是其它烧制陶瓷工艺中无法表现的,而这种因不完美而呈现的千变万化的形态,只有柴烧才能拥有,且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艺术的含义,诠释创作者的审美情趣。

  我热衷于营造这些独特的艺术效果。因为这些独特的艺术效果既是可以掌控的,又是难以掌控的,似有若无之间,呈现的是我欲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每一次烧窑,都是在向着心中预设的完美作品致敬。而每一回开窑,捧着与自己盼望的艺术效果相吻合的作品,真是其乐无穷。

   

  《飞雪流云》 李长春柴烧作品

  其实柴烧最终的艺术效果是可以掌控的,是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思想呈现所需效果的,否则从何谈柴烧艺术呢,没有人的设计,不能呈现人的思想、情感,不能叫艺术。至于柴烧中那些因各种因素影响无法掌握的微妙的东西,做艺术的人和品评艺术的人其实不用太纠结,不要把它看着瑕疵,而应该欣赏它为艺术增添的异彩。

  我把那些自己可以掌控的艺术效果叫“如约而至”,把那些没有预设而自然呈现的特殊效果叫“未邀自至”。我感谢“如约而至”的,因为它是我期盼的,也感谢“未邀自至”的,因为它能带给我意外之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