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克:心底深处的抚慰

2015-07-07 15:31: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从这些图片上能看得出廷新的画路子较宽,就题材来说,花鸟、人物、山水均有涉及;从手法上看,写意、工笔兼能为之。他确实下了不少苦工夫,尝试着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并在形式上也做了不少探索。尤其近期所做的墨色叠翠、光感闪烁、写中兼工、放中见雅的花鸟系列,如《渔歌荷韵》、《菏塘月色》等很能代表他近期探索的面貌。

  我面前摆放着一大摞作品的照片和两大杯啤酒。自从1985年在省工展馆筹备“山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奉献展”与廷新认识后,由于阴差阳错也因大家都忙忙碌碌,我们再未有深的接触,更没见到过他后来的作品。这些年来我们还是头一次坐在一起,这样放松自己,海侃神谈,谈人生、谈艺术。

  从这些图片上能看得出廷新的画路子较宽,就题材来说,花鸟、人物、山水均有涉及;从手法上看,写意、工笔兼能为之。他确实下了不少苦工夫,尝试着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并在形式上也做了不少探索。尤其近期所做的墨色叠翠、光感闪烁、写中兼工、放中见雅的花鸟系列,如《渔歌荷韵》、《菏塘月色》等很能代表他近期探索的面貌。

  1985年,随着思想的解放,美术界气氛空前活跃,年轻人走马灯式地演习着西方近百年来的各种流派,史称美术思潮。大家搞美术象搞运动式地发宣言、组队伍、搞展览、去演说……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山东的几个年轻人组织了山东省青年美术奉献展,宣明宗旨:“不排名次、不分等级”,“展示探索、展示足迹”。廷新那时刚刚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来到了社会上。工艺美术院校的训练有别于纯绘画的美术院校,它更注重思维观念的活跃,倡导形式美规律的研究及探索。他这个时候,也象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进入了狂热状态,画了一大批作品,如《春潮》、《静观》和《紫丁香花》。在奉献展期间,全国不少名家宗师也前来致贺、指点,如吴冠中、周韶华、韩美林、王仲等,他作为组织者之一参加了接待工作,能得以近距离地接受这些名家的艺术信息,这对他以后的艺术道路无疑起到了具有启示意义的作用。 潮起潮落,时空叠替。座在我面前的廷新再没了韶华初放的狂热,但平添了一点稳重、增加了几分深沉。他的作品也趋向于意境表现上的平和及向语言本体意义上的回归,虽然他仍不改那善于作各种探索的本性,但这时候则更重视对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全面修养以及对绘画技法自身的锤炼了。

  他从济南美术三厂调到省工商局已经十五年,由于工作关系,他能更深层次地看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已不再是当年的一个单纯的学生了,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每当他思绪烦躁抑或心态失衡时,总是绘画,也只有笔与纸能让他静下来让他投入到心灵深处,寻找慰籍。他白天是一个称职的机关干部应付着人来人往,掂量着孰轻孰重,晚上则分裂出一个艺术家去耕耘着不尽的砚田、勾划着善美的世界。可以说,艺术成了他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港湾。在这种状态下他画了一大批各类题材、不同面貌的作品,如《共舞秋风》、《梨花四月天》、《霜风鹤泣》及《春季》等。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美的探索,他认为“绘画旁正着时代,时代也影响着绘画”认为对于美,人类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对美的崇尚和亲近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美的要旨尽管难以界定,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此往往潜在地拥有一份默契。”1997年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于省美术馆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他的作品获得了同行的赞誉,也为他以后的探索奠定了信心。

  1999年4月至6月,应意大利文化部及法国巴黎玛蒂埃画廊之邀,他前往意大利和法国举办个人画展,并赴德国法兰克福进行艺术交流。东方的水墨艺术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深深地感染了欧洲观众,不少人在他的画前反复观摩,也有不少作品被订购售出。画廊的老板当然很高兴,并有意他居留该国以期长期合作。他徜徉在德国库旦姆广场、巴黎圣母院教堂、在卢浮宫博物馆里、在埃菲尔铁塔下,面对异域的繁华、面对洋人的热情,他失眠了。

  意大利米兰市的杜莫教堂广场前的那条路,是他下榻宾馆前一个美丽的林荫小道。临回国前7个晚上他反反复复地在这里走来走去。他想到了在遥远的家乡那满脸皱纹的父母,想到了生他养他的那方水土,在这个时候突然对中国、中国画的内涵体会尤深,他钟情的艺术之根在中国、他的精神之根在中国。冲着母亲在他临行前盯着他的那双深情的眼睛,冲着他牵挂着的斗室中的画案和成叠成堆的书本典籍,他让不少人大惑不解地飞回来了。

  当我们干掉杯中的最后一口酒,他痛快的说,我一点也不后悔决定回来,如在国外可能我会很有钱,但我肯定找不到这种自信的感觉,找不到现在这种情感和友谊的依托。说句笑话,你在国外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很难进人家的工商局。这就是做客人和做主人的不同感觉吧。

  是啊,做艺术家也一样,不能真正融入主流文化,谈何搞艺术?不能充分展示个性还画什么画?他深有感触地说画画真的很难很难,尽管自己没有多大的成绩,但从儿时乱涂算起到现在也有30多年了,深知其中甘苦,假如我孩子喜欢画画,我会劝他千万放弃这一苦行僧式的打算。不过我自己很难割舍这一切,大家都很羡慕我这个工作,如果让我在工作和画画之间选择一项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如果有来世的话,下辈子我还想画画。

  往往远行千里才知道什么是家,不专业画画才体会到该怎么去画,看了这么多洋画也明白什么是中国画。愿廷新按自己的生存方式能活的更潇洒、画得更脱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0年6月30日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莉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