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利:写心中的黄河

2014-12-23 11:15:00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士凡
分享到:

翻看王世利的画作,可以发现,他随着黄河一路走来,虽然已经赢得了荣誉与肯定,但他并没有墨守成规地将自己禁锢在已经获得认可的模式之中,而是在不停地摸索前行。从其不同阶段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对于黄河水质感的表现有着明显变化,从最初色墨相间,到今天脱离墨色,以色彩凸显黄河水的雄浑;从水口画法上对传统继承与写实传达间的生涩,到吸纳融会中西方绘画所长,极具时代气息与现代审美特质。

  自古以来,关于黄河这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不仅有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也不乏以黄河为题材的历代丹青妙手留下的名作巨构。当代画家王世利这幅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画作,别出心裁,独具魅力。台湾艺术大家李奇茂观赏后“感觉到了黄河边,全身都是黄色的沙”,从而“没到黄河,却已经到了黄河,可能到了黄河,还没有王世利的画那么感动”。艺术史论家刘曦林则“如闻奔雷的响声”震撼着心灵,称该作实现了“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

  早年受过严格的学院教育的王世利,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艺术里受到了传统的滋养,并逐渐形成了崇尚写实的艺术理念。他经常去壶口写生采风,一年四季不同时节的考察,让他直观感受到壶口瀑布在春、夏、秋、冬里的不同变化。黄河湍流的咆哮,水中岩石的坚韧,开始在王世利的笔下慢慢凝聚。“用传统的笔法塑造历尽沧桑的岩石,力求墨色厚重;为了忠实地描绘泥沙俱下的黄河,采用大量的赭黄类颜料画河水,这种颜色看上去充满‘火气’,但它准确而贴切地表现出咆哮感,呈现了一种真实而略带扭曲的美;我精心调整岩石之间的关系,前后、聚散、大小,突出险、奇、正等地貌特征,调动干、湿、浓、淡,以色度变化完成水色交融、水势千变万化的韵律,把握水的动感和质感,让岩石与水产生刚柔对比。”从而有了《春朝晖》、《夏奔涌》、《秋华章》、《冬流韵》、《黄河之水天上来》、《无尽的乐章》等气韵生动的黄河画作。

  翻看王世利的画作,可以发现,他随着黄河一路走来,虽然已经赢得了荣誉与肯定,但他并没有墨守成规地将自己禁锢在已经获得认可的模式之中,而是在不停地摸索前行。从其不同阶段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对于黄河水质感的表现有着明显变化,从最初色墨相间,到今天脱离墨色,以色彩凸显黄河水的雄浑;从水口画法上对传统继承与写实传达间的生涩,到吸纳融会中西方绘画所长,极具时代气息与现代审美特质。在他近年来的作品中,那奔腾翻涌、顺势而下的水,静穆稳重、横亘其中的墨色岩石,云蒸霞蔚、灵动飘逸的水雾,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在其画面上不仅是再现,更是升华。

  “不滞于手,不碍于心,不期然而然”是王世利追求的艺术目标。从每年去黄河必不可少地画写生、拍素材,到今天流连于黄河岸边的伫立凝思、细细感悟,他在黄河意境的传达中,早已超脱了简单的对景写生,而是借黄河抒胸怀。正如他笔下山林里那些不拘泥于具体树种的林木一样,他在描绘着心中的树、心中的黄河、心中的山河。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莉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