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家王经春:水墨最难写精神

2014-12-18 16:36: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王经春喜欢说一个词:细节。艺术的力量来自于真实的细节,而细节来源于生活。王经春平时比较注意体验生活,体察当今社会的各类人物,所以能准确地把握人物在不同境遇下的表情特征,撷取客观事物中最典型的瞬间,以艺术的魅力征服读者。

  在一个笔会上,我见到正在潜心作画的山东著名画家王经春。他在画一个古人的面部,一处鸡蛋大小的地方,他屏住呼吸,整整画了十几分钟。当我们仔细看时,那张脸就活灵活现,非常生动传神了。以这张脸为核心,他把画面向整张宣纸扩散,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古代文人向我们走来,他带着我们向大自然走去,走进林间月下,那里古朴静谧,书卷飘香,最适合对弈、喝茶、读书、赏月……我们就这样走进画面,走进一个水墨构成的精神世界。

  我常常想:那个古代文人是不是王经春啊?

  第一次见面,我就被王经春既豪放率真、又诙谐幽默的性格吸引住了。朋友们简单介绍了他的情况,他是山东章丘人,李清照的同乡,章丘的灵山秀水赋予他独特的艺术天赋。1978年,他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和香港等地从事美术出版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他历任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山东省出版总社孔子文化大全编辑部副主任、香港《大公报》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现在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业务总监、编审。在“群峰连绵”的山东美术界,他以画人物著称,独成一高峰。其艺术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浙派意味,水墨淋漓,清新高雅,为山东美术界带来一股活泼新鲜之风。

  王经春是山东人,又长期在山东工作,然而,他的“艺术基因”

  在人生与艺术的成长期,王经春就读于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一个水墨画般的美丽城市,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有着比较深厚的文人画传统,是中国水墨画的重镇。这里不仅有美术史上彪炳千秋的水墨艺术大师,也有开时代先锋的水墨集大成者。

  也许是血液深处保留着对家乡山水的美好记忆,沉淀着龙山文化的精髓,王经春上大学时对中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以浙江美术学院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已经享誉海内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系,也有一批响当当的大家为学生授课,潘韵、陆抑非、李震坚、方增先、吴山明、顾生岳、王伯敏等都给王经春上过课,王经春深得其精髓,他学习起来非常刻苦,经常下乡去写生,天天画素描和速写,练习用纸摞起来有一大堆,现在他还开玩笑说:“最累的时候,看见纸和墨就想吐!”那种看似机械和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为他的成长打下了扎实基础。另外,他充满了对水墨艺术的悟性,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上,从传统的山水、花鸟中吸取精华,充分运用水与墨大面积渗化开来的效果,让墨色依然而明朗,使绿画面苍润对比鲜明,水墨效果淋漓尽致。

  当时浙江美院有一个老教授叫陆抑非,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但是不保守,不囿于传统,成功地解决了中国花鸟画继承和创新问题。上花鸟课时,陆抑非经常把王经春的习作拿出来,给大家解说,说明王经春已经具有相当水平。王经春的毕业创作,是一幅描绘周总理与群众在一起的作品,虽然人物众多,他处理得十分恰当,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得到一致好评。

  就这样,呼吸着水墨渲染成的江南之韵与空灵之气,年轻的艺术家王经春成长起来。在轻软的吴语之外,他学会了一种绘画语言,一个特定地域文化规定的艺术语言。

  我曾经问王经春:“浙派人物有什么特点?”他回答说:“浙派人物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水墨,水墨水墨,就是讲究墨里含有多少水,江南多水,浙派人物画很像江南的风光,江南的春雨,酣畅淋漓,清秀灵动,心灵能够得到真切的滋润;而过去山东的人物画则像山东人一样,比较朴实无华,我想把二者结合起来。”王经春把浙派注重笔墨情趣、清新高雅的情调引入山东人物画坛,对山东人物画尚笔重墨的细腻表达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王经春的画册里,有一幅《对弈图》。一老一少两个古人正在对弈,两人都盘腿而坐。老者胡须翘起,显示着文人的高傲,除了面部画得极其精致外,身体则很简约,也就是几条黑线,但栩栩如生,好像衣服也有动感。白衣红裤的孩童,稚气未脱,正举着棋子准备落子。在他们周围,土地、花草、老树,饱含水分,似乎还散发着袅袅水汽,如幻如梦。老人的腿边,有一个茶壶,还有一茶杯。该作品的右上方空白处,有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伯敏教授的题跋:“君落金乌子,无关我底心;我抛青黎玉,亦不动君情;对弈两家乐,何必太顶真。”对弈这件小事,显示的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对垒而不对敌”,完全是一派和谐氛围。王伯敏教授是王经春的老师,对学生的画感受很深。

  我看这幅画时,感受到浓郁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王经春就是携带着这样一种文化风景,开始出现在山东画坛上。

  到山东后,他被分配到山东美术出版社工作。我曾有两个疑问:一是搞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是否影响艺术创作?二是一个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的人,到山东以后是否还能保持自己的风格?王经春用行动做出了回答。

  他曾拿出一幅刘海粟为他写的书法作品,对我谈起了自己的体会:“我学的是美术,被分配到美术出版社,真是一件幸事。在编辑过程中,我接触到很多艺术大家,像艺术大师刘海粟、雕塑大师刘开渠及李可染、李苦禅、黄胄、方增先等等,他们除了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外,人的品格也很高,平易近人,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我从来不敢向他们索要作品,但是他们经常寄作品给我。潜移默化中,我的眼界开阔起来,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运用水墨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有人统计过王经春从事美术出版工作以来的成果:他策划、编辑的画册及理论专著达上百种。其中策划、主编的大型套书《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粹》获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优秀奖;策划、主编了大型套书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黄宾虹全集》,获得政府大奖。参与策划编辑的《世界美术史》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孔子文化大全》整体设计获全国首届书刊设计大赛一等奖;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贴心人》获山东省美展二等奖;《高原晨曦》获“黄河龙杯”山东省中国画大展银奖;《书蕉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羲之爱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蒲松龄诞辰365周年中国画提名展;《三人行必有我师》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儒家文化书画展;出版和发表作品30余件……

  在王经春阔大的画室里,有一排书橱静静矗立着。书橱的最醒目位置,摆放着10卷本的《黄宾虹全集》,这是他和老师王伯敏的呕心沥血之作,编辑这套书,前后用去8年时间。他拿出一卷给我们看,精致的装帧,独具匠心的设计,清晰逼真的画面,科学的分类,都让我赞叹不已。王经春骄傲地说:这套定价7800元的全集,收录了黄宾虹山水花鸟及作品写生稿3000多件。

  黄宾虹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他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他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其画风与丰富多变的笔墨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

  王经春能想到这个选题,还与浙江美院有关,他是在和大学老师、著名的美术史论专家王伯敏交流中产生此想法的。另外,黄宾虹是浙江人,当地博物馆、美术馆、高等艺术院校和收藏家手里保存着大量藏品。山东省对此项目也高度重视,投入了较多财力。

  浙江和山东方面对《黄宾虹全集》提出极高要求:研究、整理、撰写和编辑直至最后的装帧印制,要达到21世纪的新高度。作为执行主编,策划者之一,王经春寝食难安,绞尽脑汁。黄宾虹的作品浩如烟海,3000幅作品只能代表他的创作水平,所以分类很重要。在老师和同事的指点下,王经春把全集按绘画、书法、著述、年谱为序,分为10卷,1——4卷是山水卷轴作品,随着不同时代作品排列流程,清晰地展示了黄宾虹的艺术足迹,充分地说明了他追踪宋元、师法造化之后的艺术升华,从而在“浑厚华滋”的艺术风貌中体现出恢宏的民族精神。5——6卷是山水册页,临古之作可见黄宾虹学古深功,写生之作可见他的睿智目光,而得意之作更见其心源的化孕功能。这两卷,对有志于学黄宾虹画艺的人来说,是绝佳的入门津梁;对收藏的人来说,是陶冶性情的特健之药。7——8卷是黄宾虹的花鸟作品,草草逸笔,别有风情,展示了他有别于山水的又一种艺术才情。第9卷是书法作品,分临古和内怡两大部分。他的大篆和行草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磨砺他绘画笔墨的重要资源,对立志于弘扬中国画传统的人来说,书画同源、同法的命题,黄宾虹做出了最好的范例。第10卷收入了黄宾虹的主要著作、诗文以及标示自己艺术理论的文摘和信摘。年谱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了黄宾虹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进程。读者可通过文字的表述,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富有生机的黄宾虹。

  王经春记得,仅山东和浙江联合召开的编辑研讨会,就多达十几次。每次讨论,他都有所感悟和提高。

  而今,每当进入创作状态时,王经春感觉到黄宾虹等一位位大师就站立在自己身后,他们正用殷切的目光看着自己,并把大师们独有的气质传递过来,渗入自己的骨髓和灵魂。特别是黄宾虹的画,自己已经伴随8年,画面中每一根老辣的线条,似乎成了自己身体内的一块块铮铮铁骨,再外化为一张张水墨佳作。

  原来编辑与创作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漫长的编辑过程中,王经春一次次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日常创作中,他也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眼界,他说:艺术创作要有大视野,要有襟怀。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创作和写生。编辑工作之余,他都要深入工厂农村,去和基层劳动人民打交道。在他的笔下,既有工人农民,也有鞋匠牧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基本功,王经春还经常进行连环画的创作。他的人物画,表现了对笔墨和人物造型的娴熟把握,画面构架能力的轻松自如。

  王经春喜欢说一个词:细节。艺术的力量来自于真实的细节,而细节来源于生活。王经春平时比较注意体验生活,体察当今社会的各类人物,所以能准确地把握人物在不同境遇下的表情特征,撷取客观事物中最典型的瞬间,以艺术的魅力征服读者。

  最近,王经春出了一本人物画集,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看了起来。对弈,弹琴,赏月,荡舟,戏鹅……那一个个古老的画面,让我的灵魂渐渐离开喧嚣的闹市,走向旷野,走向远古,走向本真。一位老者正在月下微微荡漾的扁舟之上,守着一把茶壶,仰头谛听,头上有一轮硕大的明月,簇拥着它的是一片片云朵。前景有五六株古树,线条虬劲,力透纸背,水墨生动。那个老者在潋滟的水面谛听着什么?那是一种如何让人痴迷的语言?看着画面,霎那间,我的肺腑好像被彻底清洗了一遍,透亮无比。

  原来水墨就是一种精神,可以洗涤心灵啊。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宪生如此评价:王经春“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故其也深知笔墨与文化精神的关系,因而读他的画,除了形式上的赏心悦目之外,让人能品出一种文化精神的意味,这种文化意味,使经春的作品脱俗而雅致,提高了作品的品位。”

  王经春画的是古人,然而为什么那种意境让现代人向往?因为那是一种精神境界。在西方物质主义不断侵袭我们的时候,它述说着一种东方的理想,温暖了我们,感动着我们,也升华着我们。我们在画面里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园。而茶和棋,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象征而已,所以反复出现在王经春的笔端。

  那条从浙江美院开始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阔。

  目前,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经春已经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

  首先是作品充满文人画的气息,体现出一种清新的文人画精神。他笔下的人物多为古人,像老者、稚童、仕女等等,进行的也多是文化娱乐活动,蕴涵着浓郁的典雅古朴之风。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表达,我们的先人最讲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讲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领悟天与地的精魂。同时充满了对生活的盎然趣味。王经春作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诗、书、画有机结合,画面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古朴高雅的感觉。

  其次是水墨的运用自成风格,恰到好处。他的笔墨非常生动,无论是精心的细线勾勒,还是大笔头的随意点染,用笔皆如行云流水。他的作品以线条为主,淡彩为辅,画面中的人物或雄浑,或纯真,或喜悦。在看似大刀阔斧的笔性中,透露出精微和真情。而他的写意人物,逸笔简约,画面湿润,鲜活,淡雅,充溢着空灵之感,饱满的感情像清泉一样直入人的心扉。

  再次是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动态和动感。大凡画人物的画家,大都有这样的体会,画静易画动难,而王经春却擅长画动的人物,或放牧,或对弈,或吟诗,人物动态自如,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气。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王经春还特别注重人物表情尤其是面部神态的刻画,笔墨变化错落有致,动感特别强,给人以活灵活现之美感。

  善于画浙派人物的王经春,本质上还是一个激情四溢的山东汉子。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企业家,儿子则继承他的事业,在中国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我常和他一起喝酒,吃饭。遇有知心朋友,他端起酒杯,从不推辞,总是一饮而尽。他的嗓子极好,唱起歌来中气十足。有一次,他深情地唱起关于母亲和父亲的歌曲来,当他唱起“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时,我们大家都热血沸腾,那一个个音符就在眼前跳荡,让我觉得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古老的画面中。我们就是王经春笔下的一个棋童了,在艺术的世界里,纯洁如初。

  最近,王经春在创作一幅准备参加全国美展的大画,表现社会大转折时期农民工的命运。几位来到城市的农村汉子,他们已放下锄头,拿起电脑与计算器,开始人生角色的转换,黑与白的墨色,讲述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崭新命题。王经春,不仅仅关注古人,他的目光也注目着这个伟大的时代。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莉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