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畏:合唱艺术的常识和现状

2014-05-29 13:34:00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分享到:

大众文艺讲堂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省图书馆、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大型系列公益讲座。5月24日,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山东省合唱联盟副主席吴可畏先生做客大众文艺讲堂,与大家一起分享“合唱艺术的常识和现状”。

   大众文艺讲堂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省图书馆、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大型系列公益讲座。5月24日,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山东省合唱联盟副主席吴可畏先生做客大众文艺讲堂,与大家一起分享“合唱艺术的常识和现状”。

  “合唱”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公元6世纪的古老艺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初叶传入中国,距今也已走过100多年的岁月。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合唱始终以其群体性配合的独特魅力、多声部音响的色彩和声吸引着中外无数音乐工作者以及音乐爱好者投入其中。而在当代的中国,合唱(专业性或群众性)早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专业团体的阳春白雪,还是社区合唱团的自娱自乐,都是一派火树银花、热火朝天之景象。然而,合唱艺术虽魅力无穷,但其准入门槛却相对较低,于是造成了我国的合唱团虽多,但程度良莠不齐,合唱水平整体不高,合唱理念较为落后的局面。在国家强调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合唱也有必要尽早摆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群众歌咏式的业余状态,尽早进入艺术合唱领域。

  那么合唱到底是什么?在座的各位也有参加了很多年合唱团的朋友,你们真正了解合唱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合唱的“庐山真面目”。

合唱的基本常识 

  一.合唱的分类

  1.从人数规模进行划分

  大合唱:40人以上,讲究声音的气势恢弘,强调肢体的整体性配合。

  小合唱:10-25人左右,追求优美精致,重在肢体的细部配合。

  2.从音色上进行划分

  男声合唱:音色突出阳刚之魅,浑厚之声,气势不可阻挡。

  女声合唱:音色有阴柔之美,典雅脱俗,气质内秀和柔和。

  混声合唱:男声、女声皆有,音乐表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极为丰富,既可寂寥无声,又可声如洪钟,还可营造“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音乐态势。

  童声合唱:一般是6-12岁的孩子,由于没有变声,因此音色宛如天籁之声,可将音乐情绪童真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3.从演唱性质上进行划分

  专业歌咏:合唱队员具备较强的声乐功底,演唱多以四声部为主,声音主要讲究雄壮或弱声控制,但演唱的作品风格大多继承了前苏联时期的进行曲雄壮豪迈的风格,而我们自从“黄河大合唱”以来就一直在致力于这种合唱作品推广与普及。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风格如果说在战争年代以及建国初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那么在和平年代文化艺术大发展的今天,在纯音乐厅的艺术环境中(重大晚会和广场节庆活动除外)已经相对落后了。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相对专业一些的合唱团还在坚持这种风格,尤其是很多指挥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健全和合唱视野的受限,灌输给合唱队员的理念就是只有这种风格才是真正的合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群众专业歌咏:性质同“专业歌咏相似”,但是队员个人能力一般,因此音乐的整体表现力上较之前一种会逊色很多。

  群众业余歌咏:作品涉猎简单的二、三声部,演唱能力属于入门阶段,音乐处理浅尝辄止,表现力十分有限。

  厂矿、社区、单位式的业余大齐唱:属自娱自乐阶段,多以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繁复多样来弥补演唱能力上的巨大不足。

  专业合唱:指的是合唱队员均受过良好的声音训练、有着较好的音乐素养和识谱能力,掌握多种语言,继承了欧洲正统合唱衣钵,声部分成8-16个是常态,可以胜任声部较为复杂、艺术性较强的作品。

  原生态合唱:此类合唱多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队员演唱,他(她)们全是用不带任何方法的大本嗓去演唱本民族的原生态歌曲,处于纯天然状态。此时已不能用美声演唱方法去衡量其质量优劣,只能以音乐的地域风格去评判,只要风格表现好,就是好的合唱。

  二.经典的合唱作品

  歌咏类:《黄河大合唱》、《祖国颂》、《娄山关》、《长征》组歌、《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太行山上》、《灿烂阳光下》等。

  艺术类:《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路》、《我像雪花天上来》、《大江东去》、《香格里拉》、《等你到天明》等。

  外国类:《茨冈》、《蓝色多瑙河》、《猎人合唱》、《雪花》、《铃儿响叮当》、《海港》、《山楂树》等。

我国当前的合唱现状 

  目前世界合唱的主流是三个大方向:欧美宗教合唱;现代音乐剧风格、黑人灵歌合唱;世界各地民族风格合唱。

  我国当前有少数团体、高校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如内蒙古广播电视合唱团、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合唱团、华东师大天空女子合唱团等。合唱最发达的省份是广东,河南、浙江这几年也发展迅猛。

  但我国目前更多的团体停留在专业歌咏阶段,这些团队不缺好的声音,但指挥的合唱理念太陈旧落后,涉猎作品层面太窄,对合唱的音色概念也不够清晰。这也恰恰是导致我国合唱落后于国际的主要原因所在。

  我们的合唱发展方向:欧美宗教合唱、音乐剧风格合唱、时尚的民族风格合唱。至于“黄河大合唱”风格的合唱不是说要放弃,我认为在各种重大政治演出活动中演唱是必需的,但在一些纯粹艺术化的合唱比赛中,这类作品风格上并不太适合(再次重申:“黄河大合唱”这类作品的质量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我省当前的合唱现状 

  有一定水准的合唱团队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两座城市,其中青岛的开展状况要更好一些,其至少有70支合唱团建团在10年以上,并且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

  但与国内发达合唱省份相比,我们的合唱理念较为落后,更多的团队停留在专业歌咏阶段。

  我省的高水平指挥人才太少,仅有的几位指挥专家年龄也都在五十岁以上,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是一个真空状态,人才断档,这着实是我省合唱指挥界的一个危机预兆。众所周知,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境界和水平将直接决定着一支合唱团的水准,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可以将一支水平中游的团队打造成一流团队,而一个平庸的合唱指挥也可将一个声音本钱非常好的团队“拖累”成业余团队。

  山东的专业合唱(注意我指的是专业合唱,并不包括全国举办的各类群众合唱比赛以及老年、儿童合唱比赛)在经历多年的低谷徘徊之后(仅有的两次闪光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大学生合唱比赛三等奖第一名以及2005年首届金钟奖合唱比赛铜奖),在2013年6月份和8月份分别创造了山东专业合唱比赛的历史,一是6月份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第一名(评委阵容包括徐沛东、印青、孟卫东、张千一、郑健、徐锡宜以及海外等名家),二是8月份山东滨州群星合唱团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合唱比赛中斩获金奖第一名(评委阵容包括田玉斌、亚伦、孟大鹏等专家)。这两个奖令全国合唱界对山东刮目相看,社会反响巨大,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也专门做了嘉奖批示。这两支团队都是由我来指挥的,我也由此进入了国内很多合唱专家的视野,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尚书》亦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可见,“歌唱”自古以来就是我们表达喜怒哀乐的最佳载体。在当前,以“合唱艺术”的推广来增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协作、集体配合,达到声音的和谐共鸣,无疑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催化剂”。

  正如《左传》中所写:“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为了伟大的中国复兴梦想,我们需要全体华夏儿女的新世纪大合唱!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