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笔点睛风光好——济南白云洞巨幅摩崖观后记

2018-09-26 14:48:00来源:作者:

  近年来,几次有机会到济南历城区的青龙山白云洞游览,每每为这个不断整修中的道家文化园风光所陶醉。特别令人感到有收获的是,可以在这里就近仰观,或者登高远眺我国著名学者,著名红学、国学大家冯其庸先生生前领衔诸位专家、学者,椽笔书写的若干巨幅摩崖,并领悟其对于整个景区所具有的“画龙点睛”的意义。

  摩崖是镌刻在山石上文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据设计者介绍,冯其庸先生之所以能为济南白云洞书写摩崖,实乃有缘深深。

  1994年5月。冯其庸先生正莅临山东考察。这天,他在兴致勃勃地察看了济南南部山区和市区北郊的古迹遺址后,心情十分振奋。他对陪同的同志说,“山东曲阜有儒,你们济南千佛山有“佛”,今知济南郊区还有“道”,并且离城区不远,很是难得”。 “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应该重视道家文化遺址的保护和整修。这对于全面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发展旅游事业,都是极好的事情”。

  冯先生的精辟见解,在当时可谓高瞻远瞩。而对此真正率先深刻领会,并在后来积极付诸实施者,正是如今“济南白云洞重修工程”的决策者——济南“山东金宇公司”的老总们。2005年5月,该公司深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的兴起所感召,主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认真考察了此处原有的、始建于元代末期的白云洞道观遗址,为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奉献社会而决策:“承租青龙山,重修白云洞”,得到政府、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的支持。

  2008年夏初。山东金宇公司的老总陈庆新怀着敬仰之情,带着重修工程中关于制作摩崖的设想,专门到北京拜访了冯其庸先生。冯先生十分高兴。他与陈总亲切交谈,论道家文化精髓,谈重修工程方案,并高度赞赏在青龙山峭壁上镌刻摩崖的意见。他热情地对陈总说,“我先给你们写,然后我再给你们引荐,帮你们邀请更合适的学者、专家给你们支持。”言罢,他即起身,溶墨,挥毫,为济南白云洞书写了“洞天福地”和“云洞清音”双幅、八个大字。其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非凡书法之魅力,让陈总惊喜万端,感奋不已。随后,他们即按照冯先生的指教,相继求得了其他学者、专家的摩崖题字,经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完美地将其刻上石壁,一举成为蕴含道家文化要义,引领重修工程步步进展的文化壮景。

  冯其庸先生书写的“洞天福地”, 刻于景区的最高点,气势磅礴,撼人心魄,乃是整个景区的主标题。下面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书写的“弘道立德”,风格别具,神采飘逸,揭示着整个景区的主旨。伫立这两幅摩崖字下的平台环顾,俯瞰,可见“青龙”静卧,绿谷默迎,三殿耸立,双楼、一亭呼应。六座仿古式建筑,皆巍峨壮观,错落有致,展庄重、典雅风采,掩映于绿树繁枝之间。特别是两座正殿,飞檐隐隐,立柱闪闪,装饰考究,气派不凡,与别具特色的新建殿、亭和辅楼互为映衬,充溢着道家文化的氛围与气韵。整个景区的规模、水平、气象,皆前所未有,实为可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体味、探索中国道家文化精华传承之佳苑胜地。

  冯其庸先生当年引荐的著名国学大家、教育家、书法家周退密先生书写的“瑶台仙境”,刻于前后两座正殿之间石壁,沉稳、俊美,诱人神往,可引导人们进殿瞻仰拜谒,同时领略传统壁画、神仙雕塑与匾额楹联三者完美结合的中国庙宇文化之新特色。

  绘于首座正殿上层南、北两壁的《群仙朝圣》壁画,既气势宏伟,又细微精准。置身画前,似见云雾缭绕的天宫,似见虚无飘渺的仙境,似见群仙朝圣的舞姿,似见众仙赐福的神情。嵌于首座正殿下层南、北、后三壁的《碧霞元君生日大庆典》,则更是传统壁画继承创新的宏幅巨制,似可带我们身临其境,去光顾和感悟清康熙三十年间仙君庆生的盛况和流韵。这两幅壁画的作者是冯其庸先生的学生、国内线描高手、著名画家叶兆信。其线描作品曾被冯先生收入自己的文集。此次,先生仍然为学生审看草图、画幅,提出修改意见,一再殷切叮嘱,“一定要静下心、沉住气,下苦功、出精品”,并在病榻上为该壁画题字。

  位于首座正殿下层的碧霞元君塑像,慈眉善目,服饰考究,流光溢彩;塑于该殿上层的玉皇大帝真像,气贯长虹,栩栩如生,云绕祥瑞,皆为著名彩塑家黄伟先生的大作,显示着当代彩塑艺术发展的新水平。正是经过了黄伟先生的精心塑造、成衣、装扮,瑶台仙境的主人们才得以今日之雍容华贵、和蔼慈祥、威严庄重的新姿容,迎接着白云洞的客人。

  以上壁画、塑像的珠联璧合,还与殿内殿外的匾额、楹联之名家书法和谐统一,一起为我国庙宇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生动展示着“瑶台仙境”的华彩.。

  摩崖“道法自然”,由冯其庸先生当年特意引荐的国学大家、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书写,沉稳庄重,发人深思。据介绍,姚殿中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对道家文化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将他书写的“道法自然”刻于青龙山石壁的显要之处,是最为合适的。也正是基于道法自然这一重要道义概念的引领,决策者、策划者才很好地贯彻了“保护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既呵护了青龙山之原有风貌,保留了历史见证的断碑残迹,修整了白云洞旧有道观之遺存,又新起了殿、楼、亭等应有的建筑与设施,大大提升了整个景区的水平:跨谷建起的廊桥,姿雅貌美,陪荷伴竹,连接两端原有山坡之绿,汇成无边翠微,让人赏心悦目;别致的茶楼顺应自然,依山拔地,给凭窗远眺摩崖壮景和观画、听琴,提供了幽雅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更有历经近七百年风雨洗礼的20多棵古柏树苍翠峥嵘,守望满山茂密植被,蔚为高树低丛、繁花茂草和睦相处,自由竞长之大观,让人流连忘返。这一切,都为人们参悟“道法自然”带来有益的启迪。

  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張颔先生,也是冯其庸先生当年诚恳引荐的。他生前书写的篆书“甘露”,考究,老到,蕴含象征,刻于“三清观”——天生之白云洞内的滴水泉边,极为得当。不少敬香“三清尊神”的人们,都会转而凝望滴水泉,听叮咚作响,看水滴如甘露,汇聚为清澈见底、微漪荡漾的碧潭;再见潭水涌流殿外,随势成瀑,如霖雨遍洒人间,很好地展现了著名书法、篆刻家王进家先生书写的清代人所作的白云洞诗句“霭霭英英相后先,穿云忽上白云巅。春郊方待一犁雨,便可为霖润大田”的意境,同时很好地诠释着冯其庸先生特别提及的著名学者、教育家饶宗颐先生书写的老子“上善若水”的名句和济南著名学者、教授徐北文先生所作所写的“云洞”之名诗。顺着曲折幽静的山路行走,随时还可见奇树、异石、别洞与繁茂绿枝所掩映的道家名言的摩崖。著名诗人、作家田遨先生书写的“广种福田”,著名书法、篆刻家王运天先生书写的“抱元守一”等,可很好地启发我们领悟老子有关修身的教义。美国中华艺术学会会长、著名画家侯北人书写的“仙源”等,则吸引我们执着攀登,去寻觅仙人的踪迹。还有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书写的“眉寿”,书画家叶子先生书写的高“寿”,规范,大气,都似在祝福人们健康长寿,引人驻足凝思。

  冯其庸先生书写的“云洞清音”,将镶嵌于即将兴建的景区山门大牌坊之门楣,其笔力遒劲,端庄秀美,堪为行书之典范,与先生的“洞天福地”上下呼应,随时引导人们走进大门,寻芳探幽,聆听风笑、树歌、鸟语、泉唱和诵读道德五千言的悠悠和鸣。

  椽笔点睛,风景独好。蓝天、白云、绿山、幽洞,衬托着摩崖壮景,承传着庙宇文化,传递着道家文化的哲学意蕴。这就是冯其庸先生领衔书写摩崖的济南白云洞新景区风光的主题。相信这个新景区在全面建成后,必将以自己的特色,追随祖国所有名山胜景相伴发展,为绿遍、美遍神州,为弘扬传统文化,倾情奉献。 

  (王海清)

①洞天福地 冯其庸题

②弘道立德 沈 鹏题

③道法自然 姚奠中题

④上善若水 饶宗颐题

⑤眉寿 蒋维崧题

⑥云洞诗 徐北文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笑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