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巨德&钟蜀珩双个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

2018-09-03 17:40:00来源:作者:

  由清华大学、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美术馆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易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东尚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展”和“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9月1日在山东美术馆展出。两个展览是继中国美术馆和河南省美术馆后,在山东美术馆的学术邀请展。

  “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将展出钟蜀珩教授油画、国画、水彩等艺术形式作品近五十件,展现了吴冠中艺术文脉中钟蜀珩教授的艺术成就;刘巨德艺术展将展出刘巨德教授国画、油画、雕塑、装置、陶艺、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150余件,全面展现了刘巨德教授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对生命充满了渴望,追求返璞归真,追求大美和永恒,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尤其本年度创作的纸本水墨新作《孔林》和大型雕塑装置作品《响沙》、《求雨》、《生命的回响》等。

  刘巨德的艺术创作文脉来自林风眠、庞薰琹、吴冠中系统。他的绘画从笔墨语言形式上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张力和盎然生机。一方面通过对生活的表达,笔墨体现了向传统精神的回归。另一方面笔墨伸向了生活的深处,这个深处就是震动他灵魂的题材和意境以及诗意的追求和存在的境界。他理论与实践并重,善于从差异互补入手,努力寻找中西艺术相通或相同的因素,并且从理论和实践上直溯艺术源头。在刘巨德的绘画创作中,看不到纯粹传统或纯粹西方的式样,他不屑于一种固定的套路,而着力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他涉猎很广,人物、山水、花鸟;油画、国画、版画,不拘泥于题材和技法的分类,只为在本质上忠于客观对象和忠于自己的感受。回望他的艺术探索历程,其前期的作品,用写实语言以“水墨静物”的方式表达他的怀乡之情;在中期作品中,画家将水墨探索的重心移到形式本身,作品更倾向对画面构成因素和形式趣味的探寻;在近期作品中,画家再度回归乡土,但不再是“静物”式的学院体裁,而是场面宏大的乡土叙事。他的绘画出混沌于清晰,在清晰中又融入混沌的表现手法,在运用点、线、面形式语言方面,他的驾驭和把控的能力越来越自觉。

  钟蜀珩是吴冠中唯一的研究生。她在融合中西的绘画之路上,所取的立场实际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她在色彩方面有极强的天赋,但是她从不卖弄,甚至经常产生自我怀疑。在漫长的自我搏斗式的创作过程中,寻常之物终究变得不同寻常。她的形式语言超越了一般表象的高度,在讲究形式美,包括色彩、构图、造型以及画面中各种元素的结构上,以很平淡、沉稳、简约的方式,表现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体现了对世界和自然的大美。正如刘巨德评价:钟蜀珩的画平凡奇特,朴实耐看,优雅,高贵,有时带些忧郁,重视境界,无论是画萝卜,牧羊女,还是自画像……她画画慢,是柔性的,但也很刚烈,在宁静中有一种升华。她的感悟不是书上来的,而是直觉中来的......她的画,抽象是骨头,色彩是肌肤,外面是具象的,隐含的是抽象的,在似与不似之间,在超自然与自然之间,在微妙与微茫之间……”

  刘巨德和钟蜀珩尽管彼此在创作观念和风格面貌上有所差异,但是在精神追求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中,践行中国文化底色的“写意精神”贯穿于他们创作的核心。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刘巨德、钟蜀珩的艺术探索,向我们揭示了中国文化内在活力的生生不息。不仅如此,他们的创作在回望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在将自己对自我、对人、对时间、对生命、对万物的深刻体验注入其中,使我们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意识,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宏大气象。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笑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