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齐鲁经典>名作

还原傅抱石画作捐献 傅小石深夜移送

2012年12月17日 09:49作者:冯秋红来源:扬子晚报

《喻继高萧平口述历史:傅抱石名画历劫记》报道见诸本报后,不少知情人也提供了一些细节。政府发还50件 傅夫人说别把最好的挑走画作捐赠南京博物院后,由军代表骆骥主持,将50件画作发还给傅家。

2006年《傅抱石家属捐赠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中国画》出版

  《喻继高萧平口述历史:傅抱石名画历劫记》报道见诸本报后,不少知情人也提供了一些细节。昨日,当事人、雕塑家叶宗镐也约见记者,补充完善了当时的过程。傅抱石长子傅小石因在医院昏迷多时,无法开口说话。但在2006年,《傅抱石家属捐赠·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中国画》出版,傅抱石次子傅二石撰文,“记载傅抱石作品从我父亲1965年去世到1979年捐赠的经过”,可资借鉴。

  国画院文革中将傅抱石画作转移到总统府后花园

  据叶宗镐回忆,1965年傅抱石赴上海虹桥机场,当日并未作画,只是提出“画井冈山”等建议,并难得地乘飞机回宁,在家突发脑溢血去世。

  1966年文革开始后,傅师母罗时慧时闻抄家消息,颇为焦虑。但当时并没有红卫兵赶到汉口西路傅家抄家,也没有画作书籍摊了一个院子的场景。罗时慧、傅小石打电话给国画院领导。当时,国画院来人,把已裱成卷轴的抱石画作转移到国画院仓库去保存,也就是当时的总统府后花园。同时转移过去的,还有很多宣纸,包括珍贵的乾隆纸。二石的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点:“国画院派陶宝勤、李山、张新予等人,雇了两辆三轮车,将我父亲的一批遗作从我家运到国画院”。而在1979年2月26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写给郭沫若秘书王廷芳的信函中,同样有“傅抱石的这部分遗作,是1966年红卫兵‘破四旧’时,傅的夫人罗时慧主动与原江苏省国画院联系代为保管的……”等情况介绍。

  至于书籍,因为破四旧在即,叶宗镐和傅抱石大儿子傅小石一起,整理出所有的日文书、英语书,一辆板车拉了两趟,卖给废品站。叶宗镐只把一本有关雕塑的书偷偷留了下来。

  还有印章。两人也捡出了傅抱石的4盒自用印,以及一些好印石留下来。一些印上早年刻着国民党党徽,全部拿出来扔掉。

  傅小石李山叶宗镐深夜将画作转移到小石家

  1967年8月,打砸抢愈演愈烈,总统府内,进驻的造反组织各派正准备大规模武斗,仓库里的笔墨宣纸被取出写大字报,作品放在国画院仓库里已不安全。

  当时,傅师母等家人已被赶出汉口西路寓所,搬到总统府隔壁的东箭道(为国画院宿舍,陶宝勤、宋文治是左右邻居),隔墙窗外就是总统府院子。于是,一个夜晚,傅小石、李山(现为著名旅美画家)两人从窗户进入总统府院里仓库,把作品全部取出来,隔窗把画作递过来,这头叶宗镐接着,把画作全部转移到了东箭道的家中。因为怕保存不便,傅小石把卷轴除掉,剪掉绫边,只留下了画芯,折叠后装入黄、蓝两只航空箱内。

  不久,傅小石搬到了玄武湖对面的文云巷,画作也一起搬了过去。

  随后,傅家全家,包括罗时慧,都进了“学习班”被软禁,叶宗镐也被隔离审查。

  后来,傅小石在丹阳的五七干校被打成反革命,遭到抄家,两皮箱画作全部被抄走,成了傅小石企图叛逃的所谓反动罪证。

  画作由出版局移交南京博物院保管

  1972年,“革委会”成立,“五七干校”解散,两箱作品无人管理,不能再放在丹阳乡下。干校领导研究决定将作品交出版局暂存。

  当时喻继高已从干校恢复工作分配到出版局工作。于是,由喻继高、陈修范会同原国画院工作人员周健瑜以及著名画家魏紫熙四人,将作品一一登记造册,交出版局暂存,就放在喻继高的办公室内。当时,在喻的办公室,叶宗镐也曾见到了存有傅抱石画作的两个航空箱子:都是方箱子,放在墙角。

  直到“文革”快结束,出版局又将两箱画作移交南京博物院保管,由院长姚迁接收,萧平参与清点。

  南博保管的这两箱作品,后来重新装裱,但这些作品在法律上仍属家属所有。于是,罗时慧写信给郭沫若请求帮助。郭老先是与时任副总理的谷牧联系,后又报告邓颖超,并将信转给了总理李先念。李先念特为此事作了批示。郭老再通过秘书王廷芳写信给江苏省委书记许家屯,许将信批转省文化局。于是,省文化局找罗时慧商谈如何落实政策。罗时慧表示“抱石之作品应作为重要文物由国家保管收藏”,并代表家属表示同意捐献。

  政府发还50件 傅夫人说别把最好的挑走画作捐赠南京博物院后,由军代表骆骥主持,将50件画作发还给傅家。

  1979年5月,在南京图书馆山西路古籍分馆(今雨花编辑部)办理作品点交。罗时慧、骆骥、于得水、宋洁、叶宗镐参加,先把题款上有家里人名字的作品发还,另允许选择小部分作品自己保存。当时看到好的,叶宗镐觉得应该挑走,岳母罗时慧却断然道:“不能把好画挑得太多,最好的要留给博物院”。第二天,傅夫人又带着儿子傅二石去了一次,最后确定下来。

  最后傅家捐献的画作确切数字是365件,有当时出版的画册为证。文化局发给奖金45500元,并有《关于发给罗时慧同志奖金的通知》。这个奖金标准,参照了傅画捐故宫的先例:1972年,傅家解放前委托郭有守带往法国的33幅傅抱石作品被追回,罗时慧将作品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得到了褒扬、捐赠证书和奖金3300元。

  捐赠的这365件画作,几乎囊括了傅抱石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有许多是傅抱石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如山水画中的《潇潇暮雨》、《万杆烟雨》,人物画中的《琵琶行》、《竹林七贤》等等,更可以看到他笔下的自己生活多年的南京城。无论是中山陵、雨花台还是梅花山,均气象万千,美不胜收,观后让人油然而生对古都金陵的爱慕之意。

  后记

  叶宗镐口述还原的这个版本,与此前喻继高所言一力救护傅抱石画作的故事不尽一致。但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真相,既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公众的知情权。回望过去,今人也仍然要感谢那些救护珍贵文化遗产的人们。记忆或有出入,但拳拳爱惜之心,却足可造福后人。眼下,叶宗镐正在忙于《傅抱石年谱》的订正、增补和《傅抱石美术文集》的续编,今年年底,两本著作即可面世。

  ■相关新闻

  傅小石昏迷不醒7个月 家属两接病危通知书

  去年7月,因颅内出血昏迷不醒,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著名国画家傅小石的现况如何了?也颇为牵动人心。记者昨日为此专访了傅小石夫人王汝瑜女士。王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小石依然昏迷不醒,迄今已经7个月了。春节前,医院两次发下“病危通知单”。

  所幸的是,虽然昏迷,小石的情况比刚入院时稍好一些,“有点知觉了,对他耳朵讲话,他也能有所反应,眼睛睁着,头能摇动”。医院在对他进行各种理疗。

  小石已经80高龄,王汝瑜也已经77岁,辛苦可想而知。由于小石脑出血量太大,达到200cc,从上海请来的神经科专家都说小石已是奇迹。小石一度转入重症病房,医院两次发下“病危通知单”。所幸在家人以及护工、义工等的照料下,有所好转。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小石搬回神经内科13楼,与老妻相守,朋友笑称“老情人又见面了”。(完) (冯秋红 )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